问任何人,当他们想到澳大利亚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他们很可能会说袋鼠;有袋动物在我们的民族认同中根深蒂固。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袋鼠从不冒险走出我们的海岸?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和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的生物学家领导的一项重大研究为为什么你在印度尼西亚找不到袋鼠、考拉和其他澳大利亚有袋动物,但你会发现许多起源于亚洲的动物群体,比如澳大利亚的巨蜥、啮齿动物和笑翠鸟,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
长期以来,生物学家一直用一条假想的线来描述澳大利亚和亚洲物种的这种不对称分布,这条线将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和印度尼西亚部分地区与东南亚大陆分开。这条看不见的边界被称为华莱士线。
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说,数千万年前不断变化的板块构造和地球气候的剧烈变化是澳大利亚和亚洲生物在这条无形边界两侧分布不均的原因——这最终为长期困扰科学家的华莱士线之谜提供了解释。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起源于亚洲的物种能够忍受气候条件的广泛变化,并且更能成功地适应和定居澳大利亚,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澳大利亚发现的亚洲动物比在澳大利亚发现的亚洲动物多。
“如果你去婆罗洲旅行,你不会看到任何有袋类哺乳动物,但如果你去邻近的苏拉威西岛,你就会看到。另一方面,澳大利亚缺乏亚洲特有的哺乳动物,如熊、老虎或犀牛,”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亚历克斯·斯基尔斯博士说。
斯基尔斯博士认为,华莱士分界线两侧动物物种分布不均的部分原因是古代板块构造的变化——可追溯到4500万年前——最终导致了“大陆碰撞”,改变了地球的地理组成。
“大约3500万年前,澳大利亚位于更远的南方,与南极洲相连,”他说。
“在地球时间轴的某个时刻,澳大利亚从南极洲分离出来,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向北漂流,导致它坠入亚洲。那次碰撞产生了我们现在所知的印度尼西亚火山岛。”
印度尼西亚的岛屿是源自亚洲的动植物到达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北部的“垫脚石”,反之亦然。
“我们的研究显示,在澳大利亚定居下来的亚洲动物群,远远多于在相反方向定居下来的亚洲动物群,”斯基尔斯说。
但正如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所解释的那样,板块构造的变化只是解释亚洲物种向澳大利亚迁移的一个谜题。当澳大利亚从南极洲分离出来时,气候变化导致了全球大陆变冷和干燥的趋势,导致了世界各地的大规模灭绝事件。
“当澳大利亚漂离南极洲时,它打开了南极洲周围的这片深海,这就是现在南极环极流所在的地方。这极大地改变了整个地球的气候;它使气候变得凉爽得多,”斯基尔斯博士说。
“尽管全球变冷,印尼群岛上的气候仍然相对温暖、潮湿和热带,而生物则将印尼群岛作为飞往澳大利亚的门户。所以亚洲动物已经很好地适应了这些环境,这有助于它们在澳大利亚定居。
“这与澳大利亚物种的情况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在更凉爽、更干燥的气候中进化,因此与从亚洲迁徙的生物相比,它们在热带岛屿上立足的成功程度较低。”
研究人员分析了大约2万种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数据集,以确定哪些物种在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之间跳跃,哪些物种能够成功地适应它们的新家。
“我们的发现还可以为预测未来的动物迁徙提供信息,并帮助我们预测哪些物种可能更善于适应新环境,因为地球气候的变化继续影响着全球生物多样性的模式,”斯基尔斯说。
本文来自作者[映寒]投稿,不代表依然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rqmq.cn/cshi/202507-124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依然号的签约作者“映寒”!
希望本篇文章《为什么在爪哇看不到袋鼠,而在澳大利亚却能看到巨蜥》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依然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问任何人,当他们想到澳大利亚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他们很可能会说袋鼠;有袋动物在我们的民族认同中根深蒂固。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袋鼠从不冒险...